近年来,西安市通过优化旅游文化空间布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了文旅产业新动能,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西安市在文旅融合方面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依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精研融合内涵,让思想观念活起来
目前,西安市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文旅融合发展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部分环节和领域,文旅融合发展依旧存在“两张皮”现象,不善融合、盲目融合、简单融合等问题还比较严重。想要进一步加快西安文旅融合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从精研融合内涵、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文旅融合并非文化和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在尊重文化和旅游产业各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关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内在的逻辑上的契合性,真正在理念、职能、产业、资源、科技等领域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
深挖文化内涵,让资源优势动起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释放旅游动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最终还得回归到文化本身上来。西安要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只有不断深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不断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价值,才能最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今交融、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文旅资源优势,将更多的文化理念、文化内容、文化价值注入到旅游的全过程当中,将文化鉴赏、艺术审美、历史追溯、美食品鉴、民俗体验交融共通起来,让汉唐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艺术形式在旅游体验中共荣共生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旅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让融合要素全起来
加快文旅融合需要以消费者的旅游体验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扩大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加速释放文旅融合潜能。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领作用,着力在产业布局、要素集聚、资源整合、配套完善等方面做好规划引领工作。二是要围绕“食、宿、展、演、行、游、购、娱”等环节,加快培育文旅新经济新业态,不断促进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延伸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将音乐、体育、演艺、娱乐等各类元素有机整合并突出创新创意环节,逐步打造和推出类似于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特色研学等在内的个性化定制旅游线路,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肯消费,真正打造出极具特色、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文旅新名片。
理顺体制机制,让市场主体强起来
各类市场主体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是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没有强大的市场主体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文旅产业。因此,理顺体制机制,在外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内部鼓励、支持和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是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潜力、拉动国民文旅消费能力、实现文旅产业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一要加大改革力度,为文旅产业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二要加大对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支持,不断激发各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三要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个人、团体、企业等多元化市场主体进入文旅行业,不断丰富产品形态和经济业态,持续激发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
运用信息技术,让文物古迹火起来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在促使文旅融合多元化扩展和深层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升级消费业态、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服务体验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将数字信息技术嵌入到地区特色文化当中,在文物信息采集、修复保护、传承利用、智慧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应积极构建包括管理机构、旅游景区、文创公司、演艺机构、文保工作者等在内的各方均可参与的数字文旅融合平台,为各个主体提供文旅产品、传播文旅内容提供交流展示窗口,让文物古迹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作者系西安市委党校教师张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