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七一”讲话精神转化为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市委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发布时间:2016-07-04
- 来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磅礴大气,内涵丰富深刻,对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市委党校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全体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认真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大气磅礴、催人奋进的动员令
王华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条主线,思想深刻,大气磅礴、催人奋进。讲话分别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和要求,既有对历史的高度概括,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还有对未来的高瞻远瞩,集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于一体,奏响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员令。
党校是党举办的学校,党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党的生日,缅怀党成长、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讴歌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要更加坚定党的信念,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党校职能作用,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贡献力量。
党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主动聚焦主业、主课、主责,切实突出党校特色,把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一是要迅速组织学习研讨。要组织全校教职工先学一步,学深学透,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作为重要课程,教育引导学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好系列重要讲话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引导教研人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是要突出党性教育这个关键。加大党性教育的分量和力度,要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学员在校的全过程。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法治思维、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从延安精神和红色教育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矢志奋斗的力量,把党的伟大精神牢固起来、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
张雪梅(西安市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7次提到“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一个政党来说就是一面旗帜。对外能够展示政治蓝图,获取民心;对内能够指引方向,统一党员意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人类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奋斗目标而为之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是不同阶段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务。我们当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作为教师党员,尤其是党校讲堂上的理论传播者,我们时刻要有“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使命感,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熟知马克思主义文本、精通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与魅力讲进人们的心中,用行动践行理想信念。
坚持文化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雪婴(市委党校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洋溢着当代共产党人的真诚与文化自信,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了党初创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望95年的脚步,模糊了血迹、泪痕与汗渍,但我们清楚,每一步都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讲话的主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信仰的坚定,是信念的坚守,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上的成熟与自信,彰显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以文化立党的。初创时期,就是当时站在新文化运动最前列的一批文化人,以文化的力量和文明的信仰感召那些谋求中华民族解放与强盛的追随者。文化自信让道路自信更加理性,所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文化自信让理论自信更加彻底,马克思主义是因其始终能够与时俱进地回答时代命题,能够契合中国文化而具有了穿透历史的强大生命力。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将文化自信并列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高文明形态的追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张钧巨(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坚定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一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要清醒把握“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破解实现奋斗目标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四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要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
苏凤昌(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从1921年7月1日到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三十多年前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意义非凡!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邓小平曾讲过这样的话:“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正因如此,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从贫穷到富强、从落后走向强大的历史性转变;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国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格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破解前行道路的困难,依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改革开放是最好的选择,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以人民为中心 厚植发展优势
刘晓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深情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党95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就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谈到,我们“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群众路线”的概念提出后,在党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贯彻。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进一步将党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和向人民群众学习,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完善。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我们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这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切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用人民标准衡量我们工作得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走和平发展之路 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晏振乐(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选择的再次重申,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中国人民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深知和平的珍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世界的相对和平稳定密不可分,我们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与世界众多国家和平共处,紧密合作,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正因如此,不但我们自己要坚持和平,还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现在,尽管世界还不安宁,但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增强。我们正与世界各种和平力量合力,努力争取世界和平。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选择它为发展道路和战略。
学习党史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程平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党史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全面系统学习。学习党史,切忌蜻蜓点水、断章取义,要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学习党史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应该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对此要理直气壮,不要羞羞答答);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曲折,不是为了曲折而研究曲折,而是为了不再曲折。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应该是,客观评价历史,准确定位现在,创造美好未来。
矢志不移跟党走 继往开来书新篇
李茜(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作为8800万党员中光荣的一员,作为党的干部教育队伍中肩负责任的一员,我们绝不做犹豫、观望、懈怠、软弱者,我们要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更要与党心连心,为党立言、为党发声、为党立德、为党立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实践出的创新之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成就,没有范本可循,也正是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行。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有更加宽阔的眼界,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聆听时代声音,不断把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薄谊萍(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在读博士 ):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我们不但要讲理想还要讲实现理想的途径,不但要讲彼岸,还要讲到达彼岸的途径。只有这样,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远大理想,才会催生我们追求远大理想的动力。
[网络编辑:蔡慧]